袁博:偏爱科研的“钢铁侠”教授
编者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系统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和推进新重庆建设,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高校作为人才的汇聚地与培养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肩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重庆理工大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首要位置。2022年,学校党委人才工作会吹响了“建设全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的号角,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更是擘画了“要强力推进重庆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新图景,把学校建设成为优秀人才向往之地、广大人才安心之地。
“重理工师说”系列报道,深度展现一代代重理工教师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的“重理工力量”。
【人物简介】
袁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高校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巴南区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优秀个人。本硕博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曾公派至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留学两年。曾获得国际数学建模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目前主要从事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科委、陆军装备部科研项目等1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主持重庆市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其中,排名第一授权发明专利12项。
放弃第一志愿计算机专业,选择主攻机械,这在当时的很多亲朋看来有点“不可理喻”,毕竟在20世纪初,计算机已经是蓬勃发展的行业。但迄今为止,袁博从未因此后悔。
袁博教授
热爱可抵万难
在国防科技大学念本科的袁博,因为热爱,累计参加了物理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机械创新大赛等近20项科学竞赛。由于成绩突出,大三时成功保研。但袁博并不满足于此,为争取大四寒假国际建模大赛的机会,他硬着头皮旁听学校数学建模团队开设的课程,找低年级学弟凑比赛团队,“蹭”考研教室完成论文……最终拿下2007年国际数学建模特等奖。
研究生和博士阶段,因为科研能力出众,他加入由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领衔的水下声学科研团队,并公派至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进行两年博士联合培养。“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让我更加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要对自己负责,科研也是,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袁博说。
毕业后,袁博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任教。源于对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发烧”热爱,他希望自己能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这个想法促使他最终选择转业。“如果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的把一个东西从原理走到投入大众使用的产品,那么我所学的东西就还是属于纸上谈兵的。”
2018年底,袁博如愿进入重庆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任教。学校鼓励老师创业的政策为袁博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创业场地、硬件设备……,学院在各个方面都支持着袁博的工作。“我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不只是理论上的佼佼者,更是实干型人才。而我作为老师,必须首先得在这个领域出类拔萃,才有发言权,才能以身作则,示范引领。”袁博如是说。
转业期间,袁博还参加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本着提前准备路演PPT的目的,他参加了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的重庆海选活动,不曾想到一路通过初赛、复赛,最终走上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举办的决赛现场。
“虽然是录播,但毕竟还是面向全国观众,需要做到万无一失,三分钟的演讲稿我倒背如流。”袁博回忆道。最后的投资人提问环节,让袁博感受到比博士毕业答辩更加紧张的氛围。通过对产品信息、核心技术、融资需求的详尽介绍,袁博让很多机构和单位了解到,重庆有这么一个团队在做负重外骨骼。
袁博穿着自己研发的负重外骨骼
为减轻救援人员负重,他研发“神奇”外骨骼
常去川西旅游的袁博,在看到大好河山的同时,也看到了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因地理环境带来的生活不便。“那边的村庄和城镇都是在峭壁上建立起来的,一旦出现地质灾害,路是通不了的。”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看到电视新闻里救援人员用身体扛着伤员、耗尽体力十分辛苦的画面,他暗自萌发了想要研究减轻救援人员负重的装置。
袁博和其团队研发的“普力负重外骨骼”,自重在5公斤以下,折叠起来只有一个旅行箱大小,穿戴后却能让普通人轻松地长时间背负百斤以上的重物。这套外骨骼无需外动力,采用纯机械蓄能、力学传导、人机工程等原理,将人体所承受的重力进行合理分布,向地面传导,从而达到有效减重、增加人体负重续航能力的效果。目前,“普力负重外骨骼”已实现量产,在军民融合领域运用广泛,“相对专业的应用场景包括消防、救援、工程建造等等。同时,公司也会陆续推出医疗康复、母婴、户外等日常生活场景专用的外骨骼产品。”
袁博带着学生一起搞研发
“核心技术有了,将努力让成果转化可持续”
截至目前,袁博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重庆牛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了发明专利近40项、知识产权近100项。“核心技术我们有了,现在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就是市场思维。”未来,袁博和团队希望在医疗康复、户外运动、军事装备等领域,开拓更宽广的应用市场,让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可持续化。
不管是科研还是创业,都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为了不断挑战自己的毅力和坚持,袁博曾经在24小时内骑行300公里,独自一人从英国南安普顿骑行到诺丁汉。用18天的时间独自骑完了川藏线成都到拉萨的路段(2200公里),14座高峰,每一座都是踩着脚踏板骑过去的。“每天都在打退堂鼓,但第二天依旧继续向前。”袁博认为,骑行对他而言既不是旅游,也不是健身,仅仅是为了磨炼自己,证明自己不仅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更能够坚持不懈拼搏下去。
在袁博看来,拼搏和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两大关键素养,“我始终认为,学生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以身作则影响出来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编辑:付筱竹
审核:罗鉴益 徐富霜
往期推荐
今日视频号推荐